体育网站365-365bet信誉怎么样-线上365bet体育

古代蕲春商业管理及集市分布

古代蕲春商业管理及集市分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古今蕲谈

古代蕲春的商业管理,其特点是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推行“贬商”、“抑商”政策,突出表现是为此实施的各项制度。

一为禁榷(注1)制度。汉代禁榷盐和铁,县内私营冶铁收归官营,彭思桥凤凰村至今尚存汉代冶铁遗址。唐代由盐、铁扩大到茶,江西省名茶区浮梁县,岁榷茶七百万驮,榷税十五万贯,蕲春同期榷茶量大,“其榷税则倍于浮梁”。宋代蕲春设榷茶场和务,蕲口(蕲州镇西之挂口)榷货务岁榷茶五十万斤,占全国六务(注2)榷茶量8.7%;蕲州境內三“山场”(注3)年售茶1132227斤,占全国十三山场(注4)榷茶量23.6%,场、务均设监官管理,实行“民之欲者售于官”由宫设榷货务专卖。园戶藏茶、商人贩茶都要受罚,轻则劳役,重则处死。宋末间有商茶,实行“出境则给券”,发给“茶由”作为茶商营业凭证。明清官茶、商茶并存,督交重赋,抑制暴利。

注:

1、榷,旧指某些商品的专营专卖;榷货、榷场是指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

2、六务,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之蕲口。

3、三“山场”,王祺、石桥(今罗田县城)、洗马(浠水蕲春县交界处。

4、十三山场,蕲州之王祺、石桥、洗马,黄州之麻城,荆南之江陵府,潭、澧、鼎、岳、鄂、归、峡州,荆州军。

旧时的渴口集镇

二为土贡(注5)制度。凡蕲春珍品、宝物、服饰、用具,由地方官吏依“天子”所需,无偿上贡。违者按反上、抗上制裁。唐代蕲州贵品有白纱布(苎麻织品),竹簟(蕲竹制成)、鹿毛笔、茶叶、白花蛇(蕲蛇)、乌蛇脯及卧具、文具、饮具等等。至明代,蕲春岁纳贡品活鹿两只,白硝退毛鹿皮、獐皮、热带虎皮共皮货270张,分深青、墨绿、丹矾红各色丝缎41匹。入清代,虽陆续取消进贡,然臣属报效如故。

注5、土贡,是封建王朝任士作贡的规定。土贡是税赋的一种,主要是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需求。

旧时的渴口集镇

三为官工业(注6)制度。蕲春由官府经营手工业制度始于汉,备于唐。凡手工业者注入“匠籍”,服从征调,永世不得脱籍。宋代,朝廷以蕲州产铁,置蕲春监铸钱,设铁冶场、铸钱场于蕲春百家冶山,大部工匠是征发来的,在蕲州守臣的剥削与强迫劳动下,岁铸铁钱由10万贯增至20万贯,并置发运司,延续三十七年,铁钱才逐渐停铸。明洪武二年,蕲春制陶手工业者仅管家窑有200余人,新铺的机织户也不少,明代对专门手工业和家庭机织戶入“匠籍”,从事官府分派的生产。因手工业者的长期反抗,至清代不得不宣布废除匠籍制度,从此,蕲春官工业日趋没落。

注6、官工业,是封建王朝为满足统治者生活享用和政治军事需要直接经营的手工业。

旧时的渴口集镇

四为坊市制度。汉唐实行坊市制度,坊是居民住地,市是交易场所,坊市不得混杂。市设市官管理,其范围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并规定开市闭市时间,不准开夜市。蕲春设市,历史淹没,汉唐无考,但从汉唐官制记载仍可窥一斑。汉代市场设市官,其职责是对商人登记(列入市籍的商人,须交纳市租,受法律限制);检查交易有无贩卖禁品;检定度量衡并设标准度量器;管理、评定物价。至唐代,州县必设市。“县设市署,置令、佐、史各一人,师二人”,不仅管理机构较前齐备,且管理职责分工明确:“市令掌判市事”;“佐、史,师分行检查”,这一制度延续到唐宋之交,公元964年(宋乾德二年)见诸史料载:蕲口设市署、置榷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管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方许交易。而蕲春设市,按史载罗州城始建于北齐,入唐后,历年均为州县两级政权治所(后又有“子城之十字街”记载),唐代蕲春商品生产及交换又比较繁盛,当在此设市且置专官管理。

旧时的渴口集镇

及至宋代,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不设专职市官,市场管理由地方官兼摄。1072年(熙宁五年)罗州城郊街道延伸至今漕河汽车站一带。1170年(乾道三年),蕲口设置商税机构,实行市场管理与税政合一。同年,蕲口镇年税额达40万贯,占全国商税年收入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1219年(嘉定十二年)“八十余载未尝被兵”的蕲州子城十字街商业繁盛,以茶为最,官茶、商茶并旺,保护茶叶运销的“茶商弓手”亦称“茶商军”约200余人。1221年(嘉定十四年)十万金兵入侵罗州城,全城尽成灰烬,市毁于兵。1262年(景定三年)县治随州衙移治于长江北岸新建蕲州城。南宋末,蕲州城市场发展较快,号称“四十里长街”(后因年长代久,受江流冲击,北岸逐崩,蕲口镇旧址早已变为长江航道)。1528年(明嘉靖七年)《蕲州志》载,蕲春除县城外,倚有渴口市、白池湖市、新铺市、西河市、狮子口市、两河口市等8市。

注:光绪《蕲州志》载:清光绪八年蕲春有5乡、32个镇市商业网点,即安平乡的两路口市、菩堤坝市、施家塘市、三渡桥市、土门市、乌龟港市、杨段市、渴口市、白池湖市、漕河镇市、高山铺市、十里铺市,三家店市、新铺市、西河驿市、火炉铺市;永福乡有蕲州镇、彭思桥市、黄柏城市、横车桥市、汝儿街市;青山乡有黄城河市、分路街市、狮子口市、株林河市;崇居乡有瓮门市、刘公河市、聂家坝市、胡凉亭市、马路口市、莲花庵市、青石岭市、望天畈市、芭茅街市、桐梓河市、白水畈市;大同乡有张塝镇、汪坝市、大同市、两河口市、檀林河市。

清初庙会兴起,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漕河建成“赤城宫”(注7)庙宇,定是日为庙会纪念日,自此年复一年的庙会逐步形成一个定期集市,犹如今日的定期物资交流会和商品展销会,为商品交换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场所。历代市场管理对上市买卖的物品都有严格的规定,诸如禁品、贡品都不准上市。明代还规定,“州县按月申报民间市肆买卖价值”;牙行、市铺之家,秤斗须赴官印烙方许行使,违者依律治罪;知情不报者一体追究。清康熙年间对违反官府物价管理规定者按“坐赃论”等。

注7、赤城宫,亦称“二郎庙”传说供奉四川灌县的李冰(战国时水利家)。原建庙宇有祈神灵而免遭水患之意。

旧时的渴口集镇

五为市籍(注8)制度。西汉时就开始施行,凡编入“市籍”商人,社会地位在平民中最为低下,从唐以下迄至清朝,经商者根本得不到公正待遇,这是商品交换尚不发展和封建王朝“重本抑末”思想带来的结果。1640—1642年(明崇祯十三年至十五年),蕲春连续“大旱大疫民死十有六七”,市籍锐减。后从金陵等地先后贸迁大批客商来蕲春,至清初,建有“金陵书院”(南京会馆),“万寿宫”(江西会馆)、“徽国文公祠”(徽州会馆),据蕲州碑记载,南京会馆“肇建国(清)初,其创最先,其来最久”。会馆是外来客商自发组织的商人团体,其宗旨笃同乡商务之活动,防止外乡人欺凌,并接受官府分派税赋差役,向商人摊派。会馆对反对封建压迫起过一定作用,但自身是封建行会团体,后又形成许多“帮口”,各自把持行业的业务活动,不许外帮插手经营,又阻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贬商”、“抑商”诸制度的推行,对蕲春小农经济起了保护作用,而商品经济在政权力量的严密控制和行政干预下步履艰难,致使占绝对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在蕲春盘踞二千多年之久。

注8、市籍,汉代规定,商人不准做官,不准携带武器自卫,不准购买土地,不准衣丝、乘车,骑马。对本人是商人或父亲是商人,祖父是商人的都按罪犯看待,并课以重税。一直沿袭到明清。

旧时漕河集镇为吕能胜老人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