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网站365-365bet信誉怎么样-线上365bet体育

清代宫廷缂丝:缂丝的皇家美学

清代宫廷缂丝:缂丝的皇家美学

文◆张敏

缂丝在清朝一度被皇家垄断御用,民间几乎不得见。在清朝宫廷内,缂丝常见于绘画、装饰品、服饰等。由于年代距今并不远,所以清朝许多宫廷缂丝制品都完整保留了下来。

清代宫廷缂丝继承了明代的缂丝技法,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当宫廷缂丝发展到顶峰的时候,逐渐成为融缂丝、刺绣、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清代帝王对书画艺术的喜爱直接推动了缂丝绘画在清代的全面发展,除了书画和宗教题材的缂丝织品,缂丝服饰、缂丝团扇等宫廷实用品也可谓是精美异常。

清十九世纪《酱地缂丝九龙纹吉服袍》148×206cm拍卖信息:巴黎苏富比2015年亚洲艺术品春季拍卖会 亚洲艺术专场成交价: 31,250 EUR

不计成本的宫廷服饰宫廷服饰一般指皇帝、后妃、皇子、皇孙及贵戚、王公大臣们,在宫廷内外活动中,依规定穿着的各种袍服。由于穿戴这些服饰的人非富即贵,所以在服装制作上都极尽巧工,精益求精。在质料选择上所谓“锦若云霞,纱似蝉翼”,至于缂丝、刺绣等工艺更是无不精绝。

据记载,当时一件皇帝的缂丝龙袍,要花上390个工日,何止万金。其制作与管理由内务府负责,整个过程分工细致,管理有序,人员庞大。龙袍的专职织造人员就有2602人。

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和《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等档案记载,皇帝敕谕多次要求官局所织缎匹“务要经纬均匀,阔长合适,花样精巧,色泽鲜明”,质量不合格,必须补赔、罚俸或受鞭责。龙袍制作不计成本,用赤金捻线,以雀羽为绒,所以绣出的龙腾图案金光灿灿;而织出的翔凤彩翼斑斓,龙蟠凤逸之姿跃然服上。因而,它们虽为服饰,却也是清代刺绣工艺水平的最高代表之一。

清 缂丝补子 (一对)29.5×29.5cm×2拍卖信息: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中国古董珍玩(II) 专场 成交价: 25,300 RMB

衣冠“禽兽”:清代官服补子衣冠禽兽一词现在大多被解释为贬义,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非常直接解释为:衣冠禽兽,比如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事实上,“衣冠禽兽”一词本为褒义词。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根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的官服上绣禽,武官的官服上绣兽。根据品级的不同决定具体绣哪种禽和兽。

补子,就是用金线和彩丝绣成或者织成的这种图象标识。清代基本延续了明朝的“补子”制度。清代《钦定大

清康熙 缂丝鹤补子 27.9×27.9cm 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清晚期 缂金团鹤纹饰片 宽30cm

清嘉庆《香色地缂金寿字团花》(一对) 直径30cm拍卖信息:北京东正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卿云斋织绣艺术撷芳专场 成交价: 36,800 RMB

拍卖信息: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垂裳—海外藏家珍藏明清织绣服饰专场 成交价: 48,300 RMB清会典图》有规定:“文一品官补服绣鹤,文二品官补服绣锦鸡,文三品官补服绣孔雀,文四品官补服绣雁,文五品官补绣白鹇,文六品官补服绣鹭鸶,文七品官补服绣鸂鶒纹,文八品官补服绣鹌鹑,文九品官补服绣练雀,未入流官补服制同;都御史补服绣獬豸,副都御史、给事中、按察使各道补服制同”。

明代补子一般尺寸比较大,素色比较多,底子大多是红色,上面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清代的补子小且简单,前后成对,一般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华丽。明清时期,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形式出现的,制作方法除了缂丝还有织绵和刺绣。

缂丝补子通常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出纹饰,缂工精细,图案和色彩搭配具华贵的气息,较能体现出“一品当朝”的威严。

“团扇不摇风自举”明代文征明的《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曾有这样一句:“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在这首词中,文征明用“扇不摇自凉”描绘出了夏日午后庭院满地绿荫的独特气氛和闺中人情困意慵的生活情态。

从古至今,扇子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窈窕淑女的钟情之物。扇子在中国历史悠久,团扇则起源于汉代,班婕妤《团扇诗》曾言:“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这里的合欢扇指的就是团扇,这首诗歌对团扇有了初步的定义。但是后来由于折扇的流行,团扇曾经一度衰落过,到了清代中晚期又流行起来了。

清代宫廷的后宫女子使用团扇较多,而且团扇上不同的花样有不同寓意,基本上都带着祝福的愿望,比如蝙蝠代表福气满满,海牙是才气的象征,石榴为多子多福,牡丹是花开富贵,仙鹤意为长寿等。

清 缂丝刺绣香囊(一组)拍卖信息:中贸圣佳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卿云斋—行走在丝线上的艺术专场 成交价: 23,000 RMB

清中期 宫廷缂丝团扇 长44cm拍卖信息: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垂裳——明清织绣服饰专场 成交价:RMB 92,000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缂丝技术相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了双面“透缂”技术。这种缂丝工艺制作出来的织物两面花纹是相同的,线条清晰平整,比较适合装饰插屏和扇子的使用,所以清代宫廷有大量的团扇都使用了“透缂”技术。

缂丝团扇具有比较高的艺术观赏性。许多缂丝团扇既有平涂色块的平缂,也有构图造型的构缂、齐缂,一般都立体感很强,加上题材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所以其艺术和观赏价值完全可以和缂丝绘画等分庭抗礼。

猜你喜欢

补子织绣缂丝

心如丝缕 织镂时光— —王建江缂丝作品赏析科学之友(2022年8期)2022-08-03 06:06:40“丝绣华章——清华藏珍·织绣展”展览幼儿美术(2022年2期)2022-07-19 09:38:05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6-27 07:40:34新媒体环境下金秀瑶族织绣艺术传承发展问题及对策*艺术品鉴(2022年15期)2022-06-10 07:42:42Rank Badges of Official Costum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miotics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2021年2期)2021-07-16 03:13:22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科学之友(2019年5期)2019-05-26 14:26:46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农家书屋(2018年12期)2019-01-05 07:06:56清朝官服补子在现代服装中的融合运用纺织科技进展(2018年5期)2018-04-01 03:48:16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流行色(2017年12期)2017-10-26 03:08:50东正,与织绣拍卖同成长收藏·拍卖(2017年5期)2017-05-19 01:24:24

艺术品鉴2018年9期

艺术品鉴的其它文章赵无极作品连连破亿,价格虚高吗?2018弱势市场 如何投资巫鸿:中国美术对人类美术史做出了什么贡献?古董交易与文物复制被中美贸易战“误伤”?国家开始重视文物鉴定技术如何构建中国文物艺术品物证鉴定技术体系艺术奖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